廣州昨天下了大雨,通過這次大雨合肥網站建設也看出了,廣州城建漏洞百出。
“認真吸取‘57’災害教訓,反思排澇系統,嚴查薄弱環節。”履新不足一月的廣州市市長萬慶良措辭嚴厲,幾乎下達了軍令狀。然而5月9日,廣州又一場大雨。雖然廣州水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已經24小時待命,但暴雨再度成災,一個又一個的地下停車場遭受滅頂之災。
一場大雨就把廣州20年的城建打得原形畢露,再有100多天,廣州將召開亞運會,這場暴雨背后,外界看到外表光鮮的廣州城,地下排水系統更像一個繡花枕頭。
九億資金曾投入改造
與許多廣州市民一樣, 5月6日晚張強幾乎一夜沒睡,“每一道雷電都好像打到自己頭頂上”,而且整整持續了6個小時,當晚廣州遭受了一場罕見的暴雨沖洗。盡管暴雨傾盆,張強當時還暗自慶幸這場暴雨不是發生在上下班時間。
然而早上8點,當他準備開車上班時,卻傻了眼。自己剛買不久的愛車完全泡在黃泥水中直至沒頂。看著四處漂著汽油的地下停車場,張強覺得像是一場黑色喜劇電影。當天像張強一樣遭遇的車主并不少,保險公司預計此次暴雨在廣州、東莞等地造成的損失賠付高達1.39億元,其中90%是車險賠付。
廣州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東表示:“這場雨歷史罕見,這在國內任何城市都會引起積澇。”他告訴記者,廣州多個監測站都錄得歷史最高值的降雨量。而且,這場暴雨降水時間非常集中,普遍在不到6個小時內出現了超過100毫米的降水。而且這場暴雨幾乎覆蓋了廣州全市,這讓水務應急單位的排水車應接不暇。據統計,當天廣州全市102個鎮(街)受水浸之災,109間房屋倒塌,24個停車場被淹,造成經濟損失約5.438億元。
百多天后,廣州將舉辦亞運會,這場暴雨讓剛剛履新廣州市市長的萬慶良非常惱火,5月9日,天氣預報還將出現一場暴雨,當天市長趕赴一線,連夜給水務部門下達了軍令狀。
其實每年汛期,廣州都有“水漫金山”的場面。今年是亞運年,為了備戰汛期,廣州早在今年3月初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。其中包括明確防汛搶險三級負責制。第一級是市政府宏觀指導監督;第二級是各區屬地化管理;第三級是組織地鐵公司、內環路管委會、新光快速路公司。而且為了治理緊急情況,廣州今年投入大筆資金購入多輛抽水車。三防部門采用110治安視頻對中心城區200多個水浸點,尤其是中山一立交、天河立交、崗頂、東風路等交通重要地段實現24小時監控,一旦遇到防洪排澇預警狀況,將馬上進入戒備狀態及時展開搶險工作。
然而,這些布置在“57”暴雨面前變得不堪一擊。而在市長的嚴令下,的確讓5月9日災情稍緩,廣州一些重要街道,例如天河立交等地由于有數臺抽水車連夜工作,“水浸街”的情況沒有大面積出現。但一些居民點卻沒有這等待遇,張強家的地下停車場再度浸水。
“難道除了應急措施外,就沒有更長期解決問題的方法嗎?”張強有些急了。其實從2004年開始,廣州已經投入資金專門解決“水浸”問題。這兩年廣州為“水務”更投入了大筆資金,2009年,廣州投入了9億元進行“水浸街”改造,重點治理全市228個水浸“黑點”,主要內容是清疏堵塞管道、增大排水管徑及建設必需的排水泵站,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等。
記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9個億的“水浸街”改造尚未完全竣工。官方給出的說法是改造完的工程在這次大雨中有不錯表現,但由于此次雨水歷史罕見所以有些排水工程湊效有限。
城中村改造之殤
但這種治理似乎難見成效,“在已經建好的區域再改造地下排水系統是非常困難的事,一個建區才25年的新區,在一場大雨后排水系統就難荷重負。”廣州水務系統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表示。他口中的新城區是指天河區,這個廣州的金融商業中心卻有多處“水浸”黑點。每年廣州電腦城附近的崗頂、天河城附近的天河立交只要沒有臨時搶險抽水機,幾乎肯定是“大雨小淹,暴雨大淹”。
“以前這里是城鄉結合部。”石牌村(廣州商業中心的城中村)村民羅富告訴記者,“上世紀90年代現在這片高樓都是一片農田”。用廣州市排水設施管理中心主任譚東平的話說:“當時這些區域有很多‘可調節地帶’,比如有很多水塘等低洼集水區,土壤是可以接受很多雨水的。”但城市發展太快了,城鄉結合部變成了城市中心,農田變成了繁華商業大樓,自然村變成了城中村。但另一方面,地面上的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,但涉及到地下的排水設施卻是“能省就省”。
在談及此次暴雨成災的主觀原因,廣州市三防總指揮部指揮歐陽明也承認,由于歷史原因,排水系統防洪排澇標準偏低,“中心城區現有排水管道達到一年一遇標準的占到總量的83%,而達到兩年一遇標準的僅占9%。一旦發生強降雨就容易出現中心城區大面積水浸。”造成這種局面,很大程度是以往的城市規劃者對排水的工程認識不深,“大量的資金被用于路面上‘看得見’的工程,而對于排水設施則滿足相關規定即可。”一位參與天河區道路規劃的老職工表示。而國內各大城市沿用的依舊是當年前蘇聯的城建排水標準,落后且不合區域特點。
而譚東平介紹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廣州市籌集了大量資金進行排水改造。“普通地區是按照2年一遇的標準,重點地區是5年一遇的標準。未來,我們希望把城市排水標準從2年一遇逐步提高到5年一遇。”
但這種“先建設后改造”的不利后果也是顯而易見,首當其沖就是造價奇貴。上述不愿具名的水務官員告訴記者,像崗頂這個“重災區”同時也是廣州的商務中心,地價可謂是寸土尺金。2009年克服征地拆遷的重重困難后,崗頂終于修建了一個460平方米的排水泵站,僅僅這一處的工程造價(包含征地成本)就接近900萬元。
怎樣的應急
正是由于成本昂貴,而且要牽涉征地拆遷等問題,對于一些人口密集的老城區排水改造的動力就更不足。譚東平也承認“標準越高,建設成本也就越高;還要考慮用地問題,很多老城區狹窄的內街根本放不進太粗的排水管”。因此“更傾向于采用臨時搶險、應急預警等短效措施”。上述水務官員表示。
在總結現在的排水難題時,譚東平也承認現在城市全部“硬底化”,水滲不進去,只有依賴管網排水,這對地下排水系統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。
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、廣州市規劃院前總規劃師袁奇峰也有同樣觀點。他認為,舊廣州城的規劃非常有水平,“廣州的傳統建設就是始終將城市與公園有機結合”。因為公園意味著水面與林地,因此在滂沱大雨下,公園可以形成滲透與匯水。因此公園除了休憩的功能外,還是城市匯水排水的重要一環。廣州城市整體海拔較低,地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,平坦而低洼。因此老廣州的規劃都會將居民區、公園結合建設,而公園水體又與河涌連接,再接到珠江。
但近20年,城市用地日趨緊張。不僅地面要建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大廈,地下也必須利用上,地鐵、地下車庫、地下商場不斷出現。而城市公園面積越來越小,但在新城市規劃中,公園通常都是奢侈品。天河區1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下,僅僅有4個公園。所以在大雨面前,反而是小街小巷的廣州老城區總體排水能力更強。
[ 上一篇 ] 全國最大的培訓之一,山木培訓總裁涉嫌強奸女大學生被通緝
[ 下一篇 ] 谷歌退出中國,谷歌宣布停止銷售Nexus One手機
相關新聞
日期:19 瀏覽:20950
日期:19 瀏覽:20942
日期:19 瀏覽:18490
日期:19 瀏覽:16546
版權所有:啟邁科技-合肥網站建設 皖ICP備19009304號-1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2162號
網站建設,網站設計公司啟邁科技,為眾多企業提供網站建設,網站制作,響應式網站設計,手機網站建設,微網站,模板建站,企業郵箱等一站式互聯網解決方案和建站服務10年。